【詩學聲律】
聲律的認識:
詩是以吟為主的,聲律的設定,是要使人們在吟詩之時,能引起其抑揚頓挫之節奏,平聲之時要略長,押韻之處就更長,因此平仄聲律,配合詩中所押之音韻,吟起詩來的聲韻相連故,就能令詩中的意境更美、更語重深長,或引腔激情之妙矣。
聲律的平仄,是以國語音為標準,國音中的第一聲必是平聲,三四聲也肯定是仄聲。而第二聲中,平多仄小。第二聲一般來說,該字拉長其音時而不走音者,即是平聲。而拖長讀音時,即要提高或變音者,即為仄音。廣東話比較難,尤要再分陰陽聲。幸除「陰平陽平」外,餘皆仄音。在下文中會詳細介紹一下南音的平仄新概念。
【平仄】
平仄,是聲律專用名。古代漢語聲調分平、上、去、入四聲。平指四聲中的平聲,包括陰平、陽平二聲;仄指四聲中的上去入三個聲。舊詩賦及駢文中所用的字音,平聲與仄聲相互調節,使聲調諧協謂之調較平仄。
【粵音】
粵音亦即是「廣府音」,本來是分為八聲的,因其源自國語四聲,再各具陰陽故。例如「東懂凍督」,就是「陰平、陰上、陰去、陰入」的四音一組,而「同痛棟毒」為「陽平、陽上、陽去、陽入」的四音一組。後因鄉城取其近字諧音,嚴格的區別已漸不全,現時常聞的就只有六音。今為了便於後學者易於記憶,權宜來作六音論,今列其音如曲譜,多念之時則可牢記矣,排法均是「平平上去入入」。然而嚴格者,仍需以八音為分方是正統,暫且撥為後話矣。
「粵語六音譜」
冬桐懂凍洞篤。風逢俸諷鳳福。深岑審滲甚濕。恩人忍引孕壹。
翁容擁勇用旭。思時史試是失。威維偉愄胃屈。修愁搜瘦壽宿。
詢馴筍信順摔。幽柔柚有右邑。巴爬把霸罷畢。衣移綺意義憶。
分焚粉奮份拂。汪王枉往旺鑊。悲皮比秘被碧。音淫飲蔭任泣。
【不論】
近體詩在寫作風格上說不論,是通俗口訣「一三五不論,二四六分明」而略稱。謂七言詩每句第一、三、五字平仄不拘,第二、四、六字必須依照格式,平仄不能變動。由此類推,五言每句則為一、三字不論,二、四字分明。這個口訣簡單明快,但未全面,不準確,對有些句型更不適用。
【對粘】
對粘是律詩中的聲調術語,對是相對之義。前聯出句與對句,平仄須相反對,即仄對平、平對仄。如:仄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粘是連,粘附之義,指後聯出句須與前聯對句平仄相同相粘,即平粘平,仄粘仄。如:平平仄仄平,平平平仄仄。對、粘的關鍵位置,是五言的第二四字,七言的第二四六字。其平仄是否有誤,對與粘平仄亦務必分明。
【失粘】
失粘是作舊體詩時術語。寫作律詩、絕詩時,平仄失誤,聲韻不相粘連之謂。即應用平聲而誤用仄聲,或應用仄聲而誤用平聲,又据宋陳鵠《耆舊續聞》,表啟之類的駢儷文字,若平仄失調,在當時也叫失粘。
【詩格】
唐詩,或稱為(近體詩),一般是指七言、五言的律詩(八句),或是七言、五言的絕詩(四句),而每一句子中,都有著嚴格規定的,除注意用韻外,還需注重平仄的格式。句子之中,上文提過的是第一三五字,可以不論平仄,而第二四六個字,平仄必須分明,然最好的,還是一三字可不論,第五字仍論,二四六字當然要分明,而五絕五律的詩格,是減去七言詩的每句頭兩字,第一句尾可以不押韻,其餘均需按格式寫作。
【五絕】
每句五字而四句的詩省稱。需押兩韻或三韻。
【七絕】
每句七字一詩四句的省稱。需押兩韻或三韻。
【五律】
五言律詩的省稱。詩中五字一句,一詩八句,須押四韻或五韻。三四及五六句須作對聯。
【七律】
七言律詩的省稱。詩中七字一句,一詩八句,須押四韻或五韻。三四及五六句須作對聯。(看附表)
|